乐发lv大众



       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资讯

        【注意】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误区

        2023/10/25 浏览次数: 点击:2319

        很多人知道,人血白蛋白比黄金还珍贵 ,能包治百病 。其实并不是这样 ,那是大家对白蛋白有一些误解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临床在白蛋白的使用上有哪些误区 ,看看您是不是也中招了 ?

         

        误区一 :能够广泛用于危重病人


        许多疾病到了严重阶段都会使用白蛋白,导致大家认为这是一种神药 ,认为任何紧急危难的关头都可以让人起死回生。

        2000年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(UHC)人血白蛋白 、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明确指出:人血白蛋白推荐用于白蛋白水平极低(< 15 g/L)的危重患者 ,若白蛋白水平在 15~20 g/L ,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。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纯的低蛋白血症 ,若不伴随腹腔积液、自发性细菌性内膜炎、肝肾综合征等一般无需使用 。

        而说明书上也写明严重贫血患者,心力衰竭患者是禁用的,所以不能随意滥用白蛋白。

        误区二:正常人使用可以增强免疫力

        听说打了白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?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,白蛋白进入正常人体内会加重循环负荷,白蛋白中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也会干扰人体的免疫功能,而参与免疫功能的是球蛋白。

        并且白蛋白中的微量肉毒素、血管舒缓素、微量a1-酸性糖蛋白等物质还可能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“干扰”作用。

        误区三:输入白蛋白会得传染病


        我们知道白蛋白是从血液中提取出来的 ,有些人就有疑问,输入到我们人体内会不会得其他的传染病?

        其实提取的血浆都是按照法规和严格的国际血浆质量规范(IQPP标准)来筛选的 :由健康人血浆,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(压缩过滤分离工艺) 分离纯化 ,并经60度加温灭活病毒后制成 ,HIV 、HBV 、HCV、HAV和细小病毒 B19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 ,所以可以确保使用的质量和安全。
        看了以上的一些误区
        让我们真正来了解一下人血白蛋白!

        人血白蛋白制剂是由健康人体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 ,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,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的血液制品,其中白蛋白的含量及电解质含量都有相关规定 。也就是说老百姓心心念念的“神药”主要是用来补充人体血浆正常组分的白蛋白的。

       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

        那么人体内的血浆白蛋白到底是什么,有什么生理作用呢?

       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,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,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:


        1

        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


        白蛋白占血浆总胶体渗透压80%,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 。因为白蛋白分子量较高,透过膜的速度较慢,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可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 。

        2

        运输及解毒作用


        白蛋白作为一种载体蛋白,就好像血液中的摆渡车,可亲和离子和化合物,输送不同的物质 ,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。

        3

        营养储存及供给作用

        在氮代谢障碍时 ,白蛋白可作为氮源提供营养。
        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,在氮代谢障碍时,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。


        4

        抗炎作用

        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,改善细胞氧化状态而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(SIRS) 和脓毒症。

        5

        抗栓与抗凝血作用


        抗栓与抗凝血作用 :白蛋白通过与一氧化氮(NO)结合形成 S-亚硝基硫醇,显著减少 NO 的失活而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。




        人血白蛋白有哪些适应证?

        根据北京发布的《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》,人血白蛋白适应证如下 :
        1. 失血、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;
        2.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 ;
        3. 防治低蛋白血症;
        4. 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;
        5.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;
        6.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;
        7. 用于心肺分流术、烧伤和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。
        025-52644600


          XML地图